南京雪松栽培种植的历史已经有80多年。雪松原产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最早的是在1914年青岛引种的。1920年,南京从日本及印度引入。作为民国首都,在南京很多著名民国建筑附近,都有它苍劲挺拔的身影。最出名的,要数总统府子超楼前的两棵雪松。树高20多米,已经超过了子超楼,胸围达到230厘米。总统府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棵雪松大有来历。子超楼竣工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花重金从印度购买了两株大苗,用飞机运来南京,并亲手种下。据说价格非常昂贵,被称为“寸树寸金”。
据说,这两株珍贵的雪松还别有涵义。子超楼的外形很独特,从远处看,基座大,上面小,呈完全对称状,形似“森”字。而楼前的这两棵雪松,恰恰又是一个“林”字。一幢楼,加上两棵树,正是寓意“林森”。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后,为纪念林森,文官处特意在松树旁立了一块小石碑,上书“林森手植”四字。
而最大的雪松,则在南京市政府大院内,树高25米,胸围达275厘米。
钟山宾馆,有一株高22米、胸围260厘米的大树;市第二幼儿园的雪松,也是上世纪30年代所植;力学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株差不多年纪的雪松,虽然个头略小些,约十二三米高,但这株是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和老教育家傅学文伉俪创办力小时所植
南京人为何这么喜欢雪松?南京人喜爱松树蕴含着坚贞不阿与高风亮节之精神,自六朝起,植松已有千余年历史。而雪松虽是“外来户”,但其形态优美,又很适应南京气候。“所以,南京地区栽植数量也是全国最多的。”专家介绍,上世纪50年代,全市广泛栽植,形成了一批著名的雪松路,如北京东路、御道街、龙脖子路……60年代起,城内外山头如紫金山、雨花台、小红山又营造了许多雪松风景。现在,这些雪松依然郁郁葱葱,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满目苍翠;夏天,无数的松针一层层遮天蔽日,树阴下异常凉快。
据1996年统计,当时全市已有定植雪松15于万余株。 |